明末之兴汉_103.鲁若麟自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3.鲁若麟自立 (第2/3页)

有很多不善诗词的,他们一样表现的很优秀,是兴汉军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就好比李定成,读书的天赋只能说一般,但据鲁若麟了解,李定成其实对于经商更感兴趣。只是这种兴趣被李富川给压制了,也不敢表露出来,只能抱着书本死啃,期望能够中举。

    如果李定成等人不把自己局限在科举这条死胡同上,从事自己擅长的行业,获得的成就绝对不会比毫无希望的在科举上蹉跎一辈子差。兴汉军里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就看他们怎么选择了。

    随即鲁若麟将话题转到了李雪晴和柳如是身上,直言在他看来,李、柳二人的诗词文章天赋是在场众人中最高的,自己绝对是远远不如。哪怕是拿到大明去论,也比九成的人更有天赋。如果不是大明禁止女性科举,中进士真的不难。

    这话说的李雪晴和柳如是连连摆手说不敢,李定成等人则是面有愧色,也无力反驳。李柳二人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才学,确实不是自己等人可以比的。

    所以并不是女子们没有才,而是被世人给限制和禁锢了。一旦解开了她们身上的牢笼,她们所能爆发的能量一点都不比男人逊色。解放了这些女人,兴汉军可以获得人才的基数就增加了差不多一倍,也有了更多的人力投入到生产,这是非常划算的,无非是抛弃一些傲慢和偏见。

    鲁若麟甚至打趣,如果柳如是愿意入职兴汉军,自己可以任命她为文宣司的副司长。因为和李定成等人要熟悉一些,鲁若麟不好轻易开口邀请他们加入兴汉军,怕影响双方的交情,对于柳如是则没有这方面的忌讳。

    柳如是顿时来了兴趣,询问这个文宣司具体是做什么的。

    这还真不是鲁若麟心血来潮,随着兴汉军的人口越来越多,生活也渐渐安定富裕,精神需求也变得旺盛。济州岛因为教育的普及,扫盲班的建设,识字率也在逐年提高,对于文化需求也就更加迫切一些,所以如何做好文化宣传工作就非常重要了。

    现在济州城里就有这么一个戏班子,在江南的时候听说济州岛繁华富庶,冒险来到济州城捞金。这个戏班子在江南并没有什么名气,混的半死不活。班主倒是有股狠劲,打着移民的幌子来到了济州岛。对于这些不愿意进工厂的假移民,把他们运来的商人非常生气,双方大吵了一场,把官司打到了警察局,最后连鲁若麟都知道了。

    鲁若麟对这件事情非常感兴趣,亲自处理了这起纠纷。知道了这个班主还想带着手下唱戏,并不想进工厂。鲁若麟心里一琢磨,好像济州城里还真缺一个戏班,就为他们找齐了唱戏的家伙什,在济州城里开演了。

    就这样一个在江南三流的戏班子,唱的还都是一些老旧的曲目,依然引起了全城的轰动,前来看戏的人那是人山人海,哪怕远得只能看到一个人影,看戏的人依然乐此不疲。这也让鲁若麟开始意识到文化娱乐的重要性。

    没有人比鲁若麟更清楚宣传与舆论的重要性,所以就有了组建文宣司的想法,不过一时人手不够,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负责人。毕竟自己的手下现在恨不得身兼数职,根本忙不过来。现在碰到了柳如是这个文艺女青年,鲁若麟半真半假的提出了邀请。

    对于文宣司的定位,鲁若麟的要求是创作出普通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不要曲高和寡,要接地气,尽量用白话。作品立意要高,要积极向上,比如抗击鞑奴的英雄,比如重获新生的新女性,比如兴汉军如何帮组这些难民走向新生活,比如徐班如何从一个被人嫌弃的蠢书生蜕变成兴汉军的栋梁之才,总之要在娱乐的同时引导民众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

    对于鲁若麟这种完全不同于大明的创作需求,在场的众人都是有些面面相觑。大明的主流文化作品面对的市场主体是那些士人,毕竟能够创作小说和戏曲的都是文人,能够消费得起这些产品的也同样是文人,专门针对普通百姓的还真的很少。所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些通俗小说才会那么受百姓欢迎,而这些小说的影响力有多大,鲁若麟是再清楚不过了,直到后世都一直深入人心。

    柳如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