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4章 随风行动 (第2/3页)
起来能够近千份,每一份都要去核对的话,不仅涉及票等凭证本身,还要去他们曾经入住过的酒店调查消费明细,这样的话,工作量确实太大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再好好想想,尽量找一个省时省力又高效的办法。”陈继洲也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这些案子几乎牵扯到每一个记者,甚至管理层面,如果一个一个查,恐怕会引起一场“强地震”,如何遏制住这种不良势头,避免报社资产继续被收入私囊,同时又可以不影响报社的稳定,确实需要慎之又慎。 “我们人手太少了,领导,您得多给我增加一些力量啊。”小李有些抱怨地说道。 虽然小李没有明说,但是陈继洲自然能体会到他的抱怨。现在,北江晚报社晚上关灯最晚的就是两个部门:采编平台和纪检组。算上陈继洲,专案组一共五个人,如果只是一些日常工作,这个配置倒也能勉强应付,但是一旦遇到周期性的巡查或者大型调查,人员短缺的掣肘就很快显现出来。有时候连陈继洲也不得不干一些具体的文案工作。 “这个问题我有考虑,大家再坚持几天。”实际上,对于人手紧张的问题,陈继洲已经着手解决,他也向夏侯明奇请示过,再现有人员基础之上,再从其他部门临时抽调几名人员加入专案组。但究竟该选谁“入伙”,陈继洲一直在认真遴选,毕竟报社就那么大,同事之间难免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对于纪检工作来说,如果选人不当、用人不当,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小李走出办公室后,陈继洲又一次陷入沉思。他觉得,对于材料中所反映的财务部门的那些问题,调查过程应该讲究策略,把握好轻重缓急。比如,从岗位等角度来说,处理的顺序应该是从边缘到核心、从底层到高层;从个人到小团队再到大团队。 顺着这个思路,他起身走到小白板前,拿起白板笔,把这些思路一一罗列在上面:“财务部门——行政部门——采编部门——领导层”“调查周期两个人”“牵扯报社近半人数”…… 除了这些,他还列出了几个人名:“向北”“曲长国”“于崇明”“赵庆东”…… 看着满满一白板的字,陈继洲心中有些震惊,这恐怕是他从事纪检工作以来,涉及人数最多的一次违纪调查,也有可能会揪出影响最广、最恶劣的违法违纪问题。 这边,陈继洲思考着专案组的架构和案子的进展,那边,曲长国也没闲着,除了世博会的报道工作外,他也现最近采编平台有些怪异的事情生。 当上常务副总编,曲长国要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对每一个记者进行全面地分析了解,谁什么性格、业务水平怎么样、有什么背景等等,都要了如指掌,这样才方便自己运筹帷幄。不过,这段时间他现,越是在世博会报道这么重要的时间段,越是有记者6续消失,而且几乎都是以报社人员信息统计的理由带走的。 曲长国很诧异,这个所谓的“人员信息统计”项目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自己作为报社领导层,之前怎么没有听到一点风声?他将几个曾经消失的记者叫到办公室,仔仔细细问了一遍,所有人的回答几乎都一致: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进行登记,说是完善个人档案。 什么鬼?完善个人档案?老子来到北江晚报社十多年了,还是头回听说这种事儿。曲长国觉得,报社高层肯定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这个夏侯明奇,自从来到报社就神神秘秘,搞小团体、小动作。真是让是心里不踏实。 曲长国又隔着窗玻璃仔细观察采编大平面每一个人的日常,有些人越看越可疑。尤其是罗方伊,是所有间歇性消失的记者中消失频率最高的一个。这个罗方伊,我都搞不清她是谁的人,怎么进的报社,而且,曲长国现,罗方伊进入报社前后,整个人的风格变化巨大——实习期间,这个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