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传奇_第一九三章 比赛中的明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九三章 比赛中的明悟 (第1/2页)

    全局第14手,当李襄屏把那步看上去极其风骚的“靠”拍到棋盘上之后,老曹顿时身体前倾,一脸不敢相信的看着那步棋,嘴里还用韩语嘀咕道:

    “啊?!还有这样的一手吗,糟了糟了,看来又要落入怪物的陷阱......”

    嘀咕完之后,老曹开始盯着棋盘寻找应对之策,并且他的双腿开始无意识的抖动-----由于李襄屏之前和他下过棋,所以对他这个小动作还是有所了解的,这是老曹在感觉棋有点难下时,他无意识会露出来的小动作。

    只可惜李襄屏听不懂韩语,如果他刚才听懂老曹嘀咕的话,那他心里会更乐。

    刚才这步棋之所以有这么大震慑力,除了这步棋本身就很风骚,它很出人意外,它超出一般的常识,它一看就像那种犀利的手筋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李襄屏是知道这步“道策之靠”的,所以他刚才下这手棋的时候,他几乎就是不假思索的秒拍呀。

    出手迅速加出人意外,再加上李襄屏现在也算是“凶名在外”了,这也难怪连老曹这样经验丰富的高手,在这一刻也感到极大压力。

    老曹开始本局第一次长考,思索应对之策,而在老曹长考的同时,李襄屏当然也没闲着,他开始进一步构思这步“道策之靠”的后续手段。

    而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李襄屏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

    这步妙手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李襄屏刚才下这步棋的时候,他自己是没有构思的,他完全就是照搬而已,然而到了现在,需要考虑这步棋的后续下法,那就必须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在前世的时候,这步棋是由日本道策棋圣首创,后来是因为“二代狗”在和人类对阵时下出这手棋,才被更多的人熟知。比如说李襄屏,当他第一次见“二代狗”在对阵陈耀月下这步棋的时候,他还以为是“狗招”呢,后来才知道这是人类几百年前就有的下法。

    狗狗是如果发现这步棋的,李襄屏当然不得而知,毕竟他的大脑又没有办法运用“蒙特卡洛授索”这一类的东西,因此在这一刻,他只能运用人类的思维,用正常人类的思维来还原道策前辈当年是如何发现这步棋的过程。

    思考几分钟后,李襄屏若有所悟,悟出一点东西的他心里暗暗佩服,心说不亏是能发明“手割”子效分析法的围棋界“黑桃A”啊,这个高度疑似“狗招”的手段能被他最先下出来,那确实也在情理之中。

    而李襄屏之所以这样想,那是因为他现在认为:这步“道策之靠”虽然像是围棋中那种具体的手筋,是大家常说的那种“腾挪整形”手段,然而道策前辈在想到这手棋的那时,那绝对不是“灵机一动”,也不像是“妙手偶得”,而是遵循一定的棋理才发现这步棋的。

    而道策先生遵循的棋理,那其实就是棋子的效率,他应该就是从“子效”出发,把这个作为自己思考的根据,同时也是思考的最终目的,这才在当年下那盘棋时候产生突破,下出这步光彩夺目的好手。

    道策先生当年下的那盘棋,李襄屏现在当然不记得了,然而面前这盘棋,李襄屏既然学了人家的招,那么当前的主要矛盾或者说自己面临的问题他就必须清楚。

    目前这盘棋刚刚开始不久,棋盘上区区10几枚棋子,那么在这个时候,棋盘上这些棋子的作用和意图其实都是不明显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评估这些子的子效,暂时就只能用贴目作为参考。

    由于“农心杯”是执行黑贴6目半的规则,那么在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这样认为:假如棋盘上每个棋子(无论黑白)的子效能达到6目半或6目半以上,则可以认为“子效充分”,反之则是效率不够或者说子效不充分。

    而两个人下棋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尽量发挥自己棋子子效和抑制对手棋子子效的过程。

    假如能形成这样的概念,那么李襄屏认为,刚才这步“道策之靠”就呼之欲出!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目前发生战斗的地方,是在棋盘的右上角,而在这之前,这里应该算是黑棋势力范围的,白棋在这一带一个子都没有,而黑棋却已经下了3手棋。

    又因为在刚开局的时候,你还不能认为人家老曹这3步棋就是坏棋,换种说法说,当你准备在这里进行作战的时候,你首先就必须承认人家的子效。

    一手棋的价值是6目半,3手棋的价值就是19目半。

    只要有了这个概念,那你在这个局部的作战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了。

    这个概念是什么?这个概念就是:你在这个局部的作战,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