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合作创作故宫三部曲、准备中戏艺考 (第1/1页)
book chapter list 余乙哈哈笑道:“你们就不担心我的能力吗?” 深浦昭彦摇头笑道:“我了解过华国的音乐圈,你能在13岁写出那样畅销的专辑,虽然不知道你为什么不自己署名,但想来能力一定不差, 另外,王教授也跟我们说了你的乐器水准,我想以她的地位不至于骗我们,至于你是什么水准?到时候试试就知道了。” 三人就这么旁若无人地开始探讨起了音乐,索性余乙这段时间学习还算刻苦,跟得上他们的节奏。 过了一会深浦昭彦问道:“余君,你对音乐的认知很深刻,不知道伱对故宫的配乐有什么想法没有?” 余乙皱眉说道:“我了解过倭国的音乐,以小调为主,大调很少,但我觉得要是给故宫配乐,一定得恢弘大气, 华国传统的矢、钟、古琴、古筝、二胡等我想都能用得上,当然这只是我的建议,怎么选择还得看你们。” 深浦昭彦皱眉说道:“那我跟我的搭档商量一下。” 随即便走到一旁开始小声讨论起来。 姑婆不解地问道:“小乙,不至于吧?倭国跟咱们关系也不算很好,没必要这么认真吧?” 余乙摇头郑重说道:“姑婆,您觉得要是故宫的曲子是纯日风的,其他国家会怎么想咱们国家?想咱们的音乐? 我觉得故宫两个字所代表的意义不言而喻,所以咱们不得不重视。” 姑婆睁大眼睛说道:“你觉得他们实力很不错?” 余乙点头郑重说道:“这两位我了解过,很了不起的纯音乐人,帮助湾湾导演做过配乐,那部电影拿到了金狮奖,这两人也是声名鹊起,不重视不行啊。” 姑婆严肃说道:“既然如此,那咱们确实需要对这件事上点心。” 深浦昭彦对胜木由佳里说道:“你觉得那人建议怎么样?” 胜木由佳里皱眉说道:“很不错,可是这样一来,那这个配乐还属于倭国还是华国?” 深浦昭彦严肃说道:“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只要能完美表现出故宫的故事,是华国的还是倭国的不重要,再说了故宫就是华国的,所以……” 过了一会两人走到余乙身边说道:“余君,希望你能参与进来,你的建议只要合理,我们一定会采纳的。” 余乙笑道:“我个人有一点想法,就是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接受?关于历史,关于乐器我觉得有很多可以谈的, 要搞咱们就搞的恢弘大气一点,别小家子气,毕竟六百年的历史,可以展现的东西太多了,多少的帝王将相,多少的风流故事,可以说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接下来三人开始闲聊,聊历史,聊帝王将相,聊华国音乐的变迁史。 然后神思者两人有点麻瓜了,他们觉得自己知道的那点华国历史纯粹就是凑数的。 于是,当下便告辞了,离开说第二天再商讨,他们实在有些绷不住了。 现在二人就觉得很操蛋,他们认知到的太片面了,要是真这么写出来可能会贻笑大方。 余乙则跟姑婆说道:“姑婆,希望你能联系一下学院的音乐大师,最好能请来乐团,其他的不说,这种事咱们必须得占据主动才行, 最好请几位货真价实的研究明清历史的教授,做事就得大气一点,不能失了气度,钱的事我来解决。” 姑婆欣慰地笑道:“好啊,那我就豁出我的老脸也得给你请来这些人,包你满意。” 第二天一行人再次聚首,但是这次,双方身边的随行人员多了起来。 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但是各個精气神十足。 双方便在故宫广场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双方都带有翻译,聊了没多久便吵了起来。 余乙这边的人觉得他们说的这才是历史,你们那就是瞎扯淡。 对方觉得自己说的才是纪录片要的东西,你们说的太复杂了,根本不是我们想要的。 最后还是深浦昭彦主动开口说道:“余君,我知道你们国家历史悠久,但是这是一部倭国的纪录片,所以希望你们理解。” 余乙笑道:“华国一向推崇求同存异,音乐也是一样,我想我们之间的共同之处还是很多的。” 深浦昭彦笑道:“好,那就按照我们共同点出发。” 话是这么说的,但是接下来余乙总是在很关键点都是主动开口,把一些关键点都换成华国传统乐器演奏。 不是说倭国乐器差劲,只能说你祖宗还是你祖宗,尤其是在表现华国的东西方面,那就更是孙子了。 倭国这边也没脾气,毕竟华国乐器演奏出来的感觉确实比倭国乐器演奏出来的更加恢弘大气。 于是,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故宫三部曲彻底完成,双方都很满意。 配乐精湛若斯、音符跌宕。 随着历史叙述的起伏不断变换着节奏,低沉的打击乐仿佛敲响了永乐朝的大钟,故宫琉璃瓦覆盖下的庄严大殿,代表着他们心中思慕的文明国度的瑰丽与辉煌。 荡气回肠的音符,有如一次梦幻般的神奇旅行,又如一部大型的史诗电影,古老壮丽的风景翩翩掠过,浑厚文明的画卷一一幻化成音符来展现。 梦醒时分,大幕落下,看尽世事,洗尽铅华,带着丝丝感伤、点点无奈,乐声渐渐隐去。 至此,故宫三部曲彻底完成,署名是神思者、余乙、华国xx乐团、倭国xx乐团。 特别咨询华国xx教授、倭国xx教授。 做完这件事,余乙也开始准备艺考的事,在他想来,艺考无非就是面板上显示的这几项吧。 不过高阿姨为了保险,还是找人咨询了一下中戏艺考的事。 打听完余乙这才清楚,一试考的是自我介绍,诗歌朗诵,主要看看学生的形象,留下一千多人。 二试考的是自我介绍,自选诗歌朗诵成了命题朗诵,还有一项才艺表演,留下一百多人。 三试有才艺表演、小品表演、剧本段落朗诵等,最终只剩下十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