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 朝中 (第1/2页)
现代社会中讲究的是分工协助,说的简单点,做什么位置就干什么事,把自己手头的事做好,别多管闲事,权责分明。 但在古代社会,特别是在明朝,特别是在朝中,所谓的权责并不分明。 派遣地方大员一般是要廷议的,比如之前的浙江巡抚兼提督军务,这应该是内阁和兵部共同决策,但人家刑部尚书、礼部尚书都能插一杠子。 再比如举荐人才,理论上应该是吏部的权责范围,但实际上朝中稍有地位、名望的都有这个权力,至少有举荐的权力,比如举荐钱铮起复的就是时任礼部尚书的孙承恩。 所以,回到翰林院的张居正也有这样的权力。 事实证明了张居正是个不安分的家伙,虽然不敢涉入朝争,但在其他方面跳的挺欢快的。 拱手送走了来翰林院视察的徐阶,张居正嘴角略微歪了歪,他对这位并没有太多的好感,虽然对自己似乎很重视。 当然了,徐阶也知道小年轻张居正会怎么想,但他不在乎,他很看好这个年轻人,也有足够的自信和手段将其绑上自己的战车。 “据说你和钱家子关系不错?”被徐阶夹带混进来的徐璠拉长脸,“离他远点。” 张居正矜持一笑什么都没说,只在心里想,去年钱渊说其类严东楼,嘿嘿,差得远呢。 看着悻悻离去的徐璠,张居正微微眯眼,今天是正月二十,开印上朝的第一天,徐阶就来了翰林院,倒是勤勉的紧。 “叔大兄。”一位年岁差不多的青年士子凑过来,“刚才问的那钱家子是谁?” “在杭州交的一位朋友。”张居正随口答了句,转头看看,不禁嘴角带笑。 这位是去年新科进士,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庶吉士……张居正每次看到他都忍不住笑,因为这位叫张四维。 杭州那位张四维据说被押送南京时突然暴毙,因为牵扯到谢余姚后人,所以消息传到了京城,当时翰林院里气氛颇为古怪。 毕竟,同名同姓的多,但在同一年里两个人突然名声大噪,这就有点稀奇了。 摸了摸袖里那封信,张居正定定心神出了翰林院,径直去了兵部衙门。 “叔大兄来了。”杭州的老相识幸时笑着迎上来,虽然对方年纪比自己小得多,但人家是进士出身,“这次又要举荐人才?” 虽然回朝才半年,但张居正已经举荐数位官员,基本都和抗倭相关,这和他在浙江的经历有极大关系。 去年七月,张居正向兵部尚书聂豹举荐苏州府同知任环,之后任环兼任兵备道副使,下半年连战连胜,因此张居正如今在朝中也渐为人知。 寒暄几句后,张居正悄声问:“大司马和侍郎大人在吗?” “在,不过心情不太好。”幸时咂咂嘴,“浙江刚送来战报……” “如何?” “正月初六,浙西参将卢镗出击冒进,大败,丧兵千余。”幸时苦笑道:“不知道卢镗能不能躲得过这劫。” 卢镗早在嘉靖二十七年被朱纨牵连入狱五年,这次只怕又要有牢狱之灾。 “年前好像有捷报,也是卢镗……”张居正回忆道。 “是卢斌,卢镗幼子,嘉定、海盐连胜两场。”幸时如数家珍,笑道:“嘉定一战,华亭钱渊也在,你看过震川公的《嘉定倭寇始末书》吗?” “看过,震川公赞其智勇双全,兼有气节,嘿嘿,他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