阉党二世祖_第七十六章 先进的生产工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六章 先进的生产工艺 (第2/2页)

铖闻到一股尿骚味,马铖骂道“刘大使,你们不注意一下卫生?怎么还有人在这个池子里便溺?”

    刘本忠知道马铖是外行,赶紧解释道“大人,这个池子里是马尿,用来为铳管淬火,用马尿比用水效果更好,铳管更加坚硬!”

    早在宋代中国人就现用动物血液或尿液淬火比水更好,铁器更耐用也更坚硬。马铖虽然理论知识懂很多,但是这种小环节就不知道了。其实这也是中国古代的通病,在制造业大方向上中国历朝历代一点儿不次于西方,可就是这种不重视小环节,让中国制造业越来越退步。

    从这间车间出来,马铖又来到下一个车间,这里就是火铳制造的最关键部门,钻孔车间。

    对,大家没看错,明朝最高级的火铳比如鲁密铳,都是钻孔的。

    在明代以前火铳铳管大部分是卷制而成,也就是铁匠先将熟铁块锻打成铁皮,然后趁冷取前卷成筒状。当然这种铳管强度不高,很容易炸膛,不过明代中前期火药的威力也没这么大,所以倒也安全的很。

    但是到明朝后期,因为学习西方的火药技术,火药的威力增加不少,原始的火铳生产工艺就不行了。这时明代军火专家赵士祯参考土耳其的重型火枪明出鲁密铳,这种火铳就是钻孔铳管。

    同时赵士祯为了加工铳管,也明了一个简单钻床,现在出现在马铖面前的就是一个。

    这个钻床有些像西方的砍头台,台板离地两米左右,上面有一个高高的支架。锻造好的铳管被竖立固定在台板之下,工人在上面操纵钻头将铳管钻通。

    钻孔有很多好处,一是保证铳管光滑,可以最大限度挥火药的威力。二是保证每个铳管口径一样,这就避免了火铳与火铳之间的零件不通用。这个车间一共有十架钻床,一次可以加工十个枪管。

    马铖看了看钻孔度很慢,大概工匠害怕钻废铳管。马铖对身边的刘本忠问道“刘大使,你这个兵器局一天能加工多少铳管?”

    “回大人,本局这种钻床一共有三十台,可以同时生产三十根铳管,只是铳管加工费时,一个铳管要五日才能生产出来。”

    五天一个铳管,也就是五天能生产三十根铳管,一个月生产一百八十根铳管,这生产效率太低了。马铖刚才是按照完美效率算的,如果再加上工具磨损、生产损耗等因数,每月最多一百根了。

    这种生产度根本不行,马铖要在一年内最少组织五千火枪兵,按照兵器局每月一百根的产量,都装备上要等五年。满清还有一年就要南下了,不用五年,半年如果不将火枪兵装备全,马铖只有逃跑的命了。

    马铖登上钻床左右看了看,现这个转床有很大改良的空间,同时现最费力的就是钻孔阶段。大概是为了害怕产生废品,钻头钻的很慢,同时动能还是由人力完成。马铖就看到上面两个工人在费力的推着转盘,然后动力通过皮带传导到钻头。

    这种全人工方式当然很慢,马铖问道“刘大使,这种人工方式太慢了,不能改成水力吗?”江南不缺河流,南京边上就是长江,完全可以在长江边上架设水车,然后用水车带动钻床,这样就会快上许多。

    马铖还以为自己提了一个合理化建议,但是那知道刘本忠却解释道“大人,用水力当然会快很多,但是长江边上人多眼杂,为了保证鲁密铳的工艺不外传,只能在远离人多的地方生产!”

    马铖一想这倒也是个原因,鲁密铳在马铖看来是落后的火绳枪,但是在满清、流寇眼中却是精密武器,如果让满清学去确实麻烦。

    马铖想了想如果在内6生产就要有好的动力源,那就只有蒸汽机了。马铖在后世念书的时候学过蒸汽机的原理,在历史书上也见过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什么样,但是知道是一回事,制造出来又是一回事,马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生产出来。

    火药、蒸汽机、钢铁,马铖悄悄的在心中记下这些关键词,这些东西是让明代武器制造业突飞猛进的催化剂。经过马铖的观察,明代军工厂已经完全形成规模化,也有了基本的管理流程,无非就是在关键技术上没有突破而已。

    马铖看到兵器局高的武器制造工艺,心中庆幸自己穿越到了明代,如果穿越到唐代或者汉代,那糟糕的基础工业,就算马铖是北大清华双料博士也不行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