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你的温柔:永远的邓丽君_第三章 北国之春:名满扶桑人归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北国之春:名满扶桑人归来 (第1/5页)

    她荣获的奖项越来越多,她的名声越来越大。有更多的人知道她、喜欢她,愿用真情拥戴她。在风云变幻、纸醉金迷的娱乐圈里,她没有变,依旧是那个温婉的邻家姑娘。多少鲜花、掌声,多少喝彩、追捧,她永远只做心底那个最真实的邓丽君,她要走自己的路,作忠于内心的选择。站在表演的舞台,她一直都是那个面带笑意、充满真诚的小镇姑娘。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一个充满魅力的人不会总停留在一个地方,既然是美的、妙的,她就要走遍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去分享、享受她的美。人们或是透过她的美更懂得、热爱这个世界,或是透过她的歌声体会到生存的美好。

    夙愿很多,但大都难偿。而邓丽君歌甜人美,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慰藉。

    已经红遍中国台湾、香港乃至东南亚地区的邓丽君,需要开拓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接受全新的挑战。

    日本是亚洲最大的流行音乐市场,每年都有数不胜数的华人歌手前来投奔发展,但结果却是不尽人意,数年来,只有欧阳菲菲、陈美龄、翁玉倩在日本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1972年,欧阳菲菲第一次成功登上“红白歌合战”,这个节目在日本的收视率始终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一个相当于中国“春节联欢晚会”的国民节目。因此,几乎所有的日本明星都期待自己能够有一天在这个节目中亮相。

    虽然拥有登台资格,但欧阳菲菲在日本的发展却充满了艰辛,总是大起大落,辉煌灿烂似是一瞬间,无人问津又像是一刹那,忽然置身于火热,忽而又被封藏于冰窖,反反复复被掌声包围又突然落寞。

    时隔不久,陈美龄登上节目。她的表演似乎很讨日本人的巧,大概是因为她长了一颗可爱的小虎牙,让她的面貌柔和了不少,这有些类似于山口百惠的风格。

    当时由日本投资的宝丽多公司对亚洲地区的流行音乐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公司的董事希望将亚洲歌星推上日本舞台,这是鉴于欧阳菲菲等众多女星在日本成功走红的事实,因此想再寻求一位容貌清丽、歌喉清甜的女歌星作为培养对象。

    1973年,宝丽多公司派员工到香港的大小歌厅、夜总会寻找可塑之才。两位星探花费几个月时间,行遍整个香港,最后终于在东方歌剧院发现了邓丽君,这正是他们一直苦苦寻觅的未来新星。于是,他们立即与公司驻派在香港的负责人取得联系,相约一起去拜访这个女孩。

    后来,宝丽多公司的制作部主任舟木稔,亲自说服邓丽君及其家人跟她进行签约。就这样,邓丽君得到了去日本发展事业的机会。

    作为第三个到日本进行发展的华人明星,邓丽君的处境十分不利。欧阳菲菲走的是演歌路线,陈美龄则是偶像路线,而当时日本演艺界也只这两个歌唱路线,而此二人又分别都在歌坛占有了一定地位,歌坛没有再多的发展空间留给邓丽君,无论她走哪条路线,日本听众也只不过默认她是另外一个欧阳菲菲或是陈美龄了。

    我们每个人行走人生时,都会遇到转角,即使道路曲折,但只要坚定信念走下去,终能收获光明。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有谁真正能够一帆风顺呢?一切问题的答案,都还要靠自己历经万千辛苦,才能获得。

    初到日本,邓丽君在宝丽多音乐公司的面试十分不顺。那一天,在公司的录音大楼里,邓丽君演唱了一首《无论今宵或明宵》,这首歌的旋律她自是十分熟悉的了,但此时此刻,或许因为面前多了许多专业审视的头脑和眼睛,一向飘逸洒脱、从容不迫的邓丽君发挥得并不是很好。而更加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在录制唱片的时候困难重重,她和制作人的合作磕磕碰碰,几首老歌竟然耗费了3个多小时才完成。

    待到播放,邓丽君一颗心依旧紧张地提在嗓子眼儿。随着曲子旋律缓缓地从先进的录音设备中流淌出,邓丽君的声音终于响起来,然而这不是平日里那滋润大地的绵绵细雨,却有些像一根钢针划破了长空的寂静。

    听到这样的声音,宝丽多公司的老板们各个面面相觑,一分钟后人们交头接耳,互相唉声叹气,他们都因惊讶而睁大了双眼,“这就是他们花重金聘请来的优秀华人歌手吗?只有这样粗鄙的水准如何能在日本市场站稳脚跟?”

    空气凝固,在一旁的邓丽君紧张得不知如何是好。她或许太需要宝丽多这样一个在日本极具知名度的唱片公司来成全自己。

    也许,这个世界上,每个角落,一匹千里马在没有遇到真正欣赏它的伯乐之前,只能沉默。邓丽君无疑是一匹素质良好的千里马,幸运的是,她此时更遇到了看好她的伯乐。试问,这世上有多少怀才不遇的人,学富五车、风度翩翩,原本可以大有作为,却正是因为缺少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