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六章 钓鱼坚城 (第2/2页)
只和俘虏一并移交,自己则带着黄大根去见这支钓鱼城船队的领军之将。出乎意料的是这领军之将异常年轻,面容比欧阳轩显得稚嫩不少,年岁应该在二十以下。双方一寒暄,欧阳轩才知道他便是王立,这位注定将在史书大名鼎鼎的抗蒙英雄。在欧阳轩的记忆中,历史是这样记载这个名将的:钓鱼城最后守将王立,是一位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的骁将,曾屡败蒙军;在南宋灭亡三年后,为保全城中十万军民的身家性命,他不顾背负一世骂名,向蒙古人递交了降书。后世对王立的争议很大,有人认为他投降蒙古便是汉奸,也有人认为他为保军民性命不惜背负骂名,乃是真正父母官。在欧阳轩的眼中王立才是真英雄,如果他用十万军民为腐败的南宋政权殉葬,才是迂腐万恶之举。 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王立虽然不清楚欧阳轩等人的来历,但见他们痛击蒙军,是友非敌自然不会错的,当下便邀欧阳轩同乘一船前往钓鱼城。两人年龄相差不大,相互之间惺惺相惜。欧阳轩对抗蒙英雄心生景仰,自然是坦诚相见;王立见欧阳轩气度不凡谈吐见识高远,又听得霹雳军艰苦创业史,不由得心生仰慕。两人一路上越谈越欢,一时间竟然相见恨晚。 不觉之中,船已驶近合州治所钓鱼城。南宋淳二年(1242年),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余玠采纳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议,按照“城塞结合、军政结合”的战略防御思想筑城钓鱼山。这钓鱼山三面被嘉陵江、涪江、渠江包围,形势陡绝,倚天拔地,雄峙一方,仅东侧与陆地相连。水面巨大的钳形江流,构成了一道长约20公里,江石峥嵘、水情险恶的天堑,而陆上陡峭的山岸和开阔的环境,又为这个并不算高的台地平添了“倚天拔地,雄峙一方”的险峻之势。站在钓鱼城水军码头的欧阳轩,终于明白蒙古大军为何止步于此了。 王立与欧阳轩下了船,看见霹雳军士兵尾随而来,刚才还热情万分滔滔不绝的他忽然住了口,欲言又止地望着欧阳轩。看着他面色作难的样子,欧阳轩便问了缘由。原来在这战乱非常时期,为防蒙古人查探虚实和冒充宋军偷袭,钓鱼城根本不允许来历不明者靠近钓鱼山,更不允许进入城内。霹雳军虽然是客军,但除了领军之人外,其余人只能留在码头附近。即便是欧阳轩也需要上交随身武器后,才能进入钓鱼城。 “此乃王统制亲自拟定,下官不敢逾越”,王立面对歉意补充说道。听得此话,欧阳轩正色道:“这是自然,我等谨遵王统制之令”。二人口中的王统制,便是后世史书中如雷贯耳的合州知州兼钓鱼城守将王坚,正是在他率领下,蒙哥大汗身死钓鱼城,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听王立所讲,此段时间他并未在钓鱼城中,城防事宜由其副将张珏暂代。话说张珏在后世史书中也是一代抗蒙名将,在王坚之后王立之前负责着这个川中最重要的坚城。 欧阳轩吩咐众人遵从钓鱼城守军的要求行事后,便和黄大根随王立前往钓鱼山城。